宜信和一个青春的中国

发布时间:2017-05-08 10:17 本文来源于 未知 | 评论( 我要投搞
文/李淳风 中国的崛起过程,丢给世界一个难题: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取得如此成就,究竟何以可能? 时至今日,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7年,综合国力甚至已被外部舆论称作另一个超级大国,这个问题仍然未有答案。尤其在西方国家,人们依旧看不懂中国。他

 文/李淳风

中国的崛起过程,丢给世界一个难题: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取得如此成就,究竟何以可能?

时至今日,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7年,综合国力甚至已被外部舆论称作另一个超级大国,这个问题仍然未有答案。尤其在西方国家,人们依旧看不懂中国。他们一次次地对这个东方大国的未来作出悲观预测,又一次次地得到截然相反的现实驳斥。

只有在一个地方,对中国走向的预期才是完全正确的,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中。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奋斗,将一个个蓝图变为现实,有条不紊得向着民族复兴的梦想靠近。

外国对中国经验的研究,往往无法正视一个有强大的理想、信念的执政党对于中国的意义,以及这样一个政党与中国社会融为一体,一起去追寻共同梦想所能迸发的巨大民族合力。因为这不符合他们对政党的认知、经验和定见。

今天我们就讲一个故事:一家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行业佼佼者的现代金融科技企业,如何与一个政党、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使命与未来合体,成为“中国梦”的一部分。

在“全面小康”之路上

 

宜信创始人、CEO唐宁

1993年,还在北大读书的唐宁——未来宜信的创始人和CEO,对着党旗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此时,中国正走在邓小平设定的“三步走”战略中的第二步——人民生活奔小康的路上。进入新世纪,党的十六大对“三步走”战略进一步展开论述,提出“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,集中力量,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。”

这便是当下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”的理论来源,而唐宁及其在2006年创立的宜信,事业上正是与这一步的国家战略共振。“全面小康”必然要将消灭贫困作为重要目标,宜信的自发实践,与这一目标完全契合。

在社会信用体系薄弱的条件下,宜信先行一步,运用数字技术对信用模型进行革命性的改造,力图让“人人有信用,信用有价值”,奠定了企业快速成长的基础。同时,宜信在中国创立了“个人对个人”的金融模式,在新的信用模型支持下,让金融科技开始大范围惠及边缘创业者。接着,宜信又在中国首次提出“普惠金融”概念,放低姿态,俯下身来,“把手弄脏”,以自己的专业能力,兢兢业业地服务于过去被传统金融所排斥的社会底层大众,为他们共享国家发展红利打开一扇希望之门。

某种程度上说,宜信是在用商业的手段与贫困作战,在客户的小康征途上,一同写下一个个有情有义的故事。

唐宁赋予宜信以“宜人宜己”的价值信念。简简单单的四个字,却有着严密的逻辑——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,帮助他人增值,自身也获得合理的增值。“绝对不能倒过来,以自己为中心。”

11年的事业实践中,唐宁用鲜活的语言持续丰富着“宜人宜己”的内涵。比如,他不断提醒自己的同事们,新金融必须能够在社会上实现发展机会的共享,而不能仅仅服务于一些有爆发性增长潜质的巨头。

一家标准的现代金融科技企业,骨子里却浸润着浓郁的社会主义情怀,这与唐宁这名24年党龄的老党员自身的理想信念息息相关。他向4万多名同事们强调,无论做任何事业,都要与国家、社会的发展方向吻合、共振,在对公共责任的承担中去实现自身发展。

党员数量最多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

 

2010年宜信党支部成立

宜信公司创始人、CEO唐宁与成员合影留念

作为金融企业家的唐宁荣誉等身,但外界很少知道,他还有一个自己非常珍视的特殊荣誉——北京市百位优秀党员。2010年,当新生的宜信初具规模之后,就成立了党支部,如今宜信公司有5324名党员,占员工总数的十分之一,宜信成为了党员数量最多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。

这家企业植根于实打实的实体经济需求,在金融科技的不同细分领域中都做出了行业贡献。在唐宁看来,“无论是支付、网贷、众筹、机器人投顾、保险科技、区块链,所有这些都会对金融产生革命性的推动,有的相对比较成熟,有的在路上,有的仍待发掘。回头看过去10多年的时间,我们如果总结经验就是,理念创新、模式创新、技术创新真正的让金融更美好。——百花齐放,才是春天。”

唐宁在宜信所塑造和坚持的价值信念,让宜信的员工们清晰地认识到,“宜信的企业精神与党员信仰在内核上高度一致”。

中国梦的宜信回响

这个古老、文明但在近代以来多灾多难的民族,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复兴之梦那么近。

这一现实,是这个时代里许多有责任意识的中华儿女情怀之所起。2012年11月29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首次阐释了“中国梦”这一概念,他说: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。”

民族复兴,是最大的时代背景,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、气场和光荣的笼罩。不过,如何让自己在这一复兴进程中不缺席,才是一种真正的荣耀。莫言、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,为国家软实力加码是一种方式;各领域的劳动者们默默奉献,把载人飞船和空间站送上太空、把高铁送出国门、把产品的质量与审美都做到极致是一种方式;像宜信那样激情澎湃,每天把严谨的金融服务工作做出一种诗情画意来,也是一种方式。

 

唐宁荣获北京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表彰

宜信的企业情怀很大程度上来自唐宁的个人情怀,而唐宁的个人情怀则来源于党员信仰中的集体主义、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。他生于70年代,属牛,自嘲是“劳碌命”,而这正是长期以来中国大众对于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实际认知。

当这位“经典派”的老党员,面对“时尚派”的新生代党员时,同样可以用一种现代、浪漫和充满人情味的方式,把责任感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传递下去。宜信内部津津乐道的“公司党委三八节给女党员送花”,其实正是公司党委提醒员工党员“我们是一种超越个人的存在”的方式之一。

这些被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激励的年轻人,回应大时代的方式就是业务创造。宜信的创新与实践,把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推上了全世界的潮头,这便是中国梦在宜信的回响。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,《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》成为全球同行的指导纲领,其中就包含着宜信人的中国实践。

宜信和中国的故事,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呈现着不同的版本。这正是理解中国社会必须具备的一个视角,惟其如此,才能在看似与他国社会无异的个体游离状态中,把握住一条重要的聚合线索。这条线索,让每一个人、每一个组织都与国家、民族的命运须臾不离。

1900年,国族危亡之际,梁启超写下《少年中国说》,热切期盼中国能走出“老大帝国”泥淖,以生机蓬勃的少年形象焕然重生。今日的中国,早已实现了梁任公的夙愿,并且已经走过了懵懂的少年时代,处于激情与理性并重的青年时期。这一整体的民族精神面貌投射到社会的微观部门,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家家像宜信这样的年轻的、有理想的、有激情的并且理性稳重的中国企业,它们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,承载着推动国家更进一步的希望。

今日“五四”,祝福青春的中国。

  • 责任编辑:宋丽
    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