梧桐理财陈恳:9个月30亿是如何炼成的?

发布时间:2015-11-06 17:26 本文来源于 未知 | 评论( 我要投搞
10月18日下午3点,阳光和煦,岁月静好,第一财经上海演播室《抉择互联网金融发展之道》节目刚刚录制结束,专访嘉宾陈恳就健步告别。 接下来我要去一趟北京。陈恳在汽车后座看了看时间。 这位曾经的媒体同行,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创业者,在镁光灯下显得游刃有余

 

    10月18日下午3点,阳光和煦,岁月静好,第一财经上海演播室《抉择·互联网金融发展之道》节目刚刚录制结束,专访嘉宾陈恳就健步告别。 

    “接下来我要去一趟北京。”陈恳在汽车后座看了看时间。 

    这位曾经的媒体同行,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创业者,在镁光灯下显得游刃有余,与中生代企业家一样,极具市场活性,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,深味资本力量。不同的是,陈恳骨子里还有人文学者的理想主义。 

    一周之前,梧桐理财交易额突破30亿人民币,此次进京,陈恳将与投资人洽谈新一轮融资。 

    问及创业以来的感受,陈恳风趣地说,“创业就像谈恋爱,你会不自觉地日日想夜夜想,无时无刻都在牵挂。梧桐理财之于我,就跟初恋之于你一样。” 

    确是这样,早在今年1月梧桐理财A轮融资新闻发布会上,陈恳就在演讲中提到“创业是一段朝思暮想的旅程”。 

    短短9个月的“旅程”里,梧桐理财注册用户突破50万,较A轮时翻了5倍,交易额则翻了8倍。期间梧桐理财迅速扩张,从外界最初印象中的互联网理财平台,到现在成长为以非标金融资产为基础,多门类布局,开展互联网资产管理、互联网财富管理、互联网私人银行业务,覆盖房地产、私募基金、商业保理、股权投资等领域,梧桐理财已俨然成为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。 

    是什么造就了梧桐理财9个月旅程中的蝶变?或许我们可以在陈恳37年人生旅程中窥得一二。 

    从朝天门到十六铺:重庆“棒棒军”东游上海滩 

    “重庆人一出生就是山,坚韧豁达。”陈恳说,“一方面吃苦耐劳,最典型的就是重庆棒棒军,在三十八九度的烈日下,用一根扁担找生活,靠的是自己的双手、一根棒棒和一对肩膀。” 

    棒棒军是重庆独有的文化符号。他们爬坡上坎,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,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,沿街游荡揽活,他们来自农村,是街头的临时搬运工。据媒体报道,2014年,李总理考察重庆,特别指出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行的“棒棒军精神”。 

    上世纪90年代初,陈恳下山求学,背着书包和大米,与小伙们一起玩闹前行,全程3到4小时,从黎明到天亮。当时重点高中在长生桥只招收两个名额,陈恳就是其中之一。 

    “另一方面,重庆人幽默豁达,闲暇之余也会唱曲打牌,乐不思蜀。”汽车缓缓前行,陈恳稍显羞涩地说,“我自然也秉承重庆人的这些特性,从来都认为没有爬不过的山。” 

    考取上海财经大学后,陈恳从朝天门码头坐船顺江而下,就像百年之前的游轮一样,上面是头等舱,最底层是大通铺。五天五夜行程,新世界的大门敞开,百年之前船那头是自由女神像,百年之后是十六铺码头对面的东方明珠塔。 

    大学时代的陈恳,是顶着学霸光环的文艺青年,喜读南方系期刊,不是新闻学专业,却有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主义精神,常写一些小东西发表。对于写作,谦虚如陈恳也会非常自豪地承认,“别的不说,我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创业者中写字最多的人,写字的人当中最懂金融市场的人。” 

    颇具传奇色彩的是,大四那年,陈恳报考复旦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,一向品学兼优的他,经济学考试不及格,导致考研失败。 

    “我不是针对谁,我想说的是,那批学生中,没有人能比我的经济学好!” 

    年少轻狂的陈恳不服气,也没说大话。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,在财大工作期间,陈恳“愤”笔疾书,写了两本畅销至今的考研辅导书《西方经济学解析》《西方经济学习题精编》,两本书在当时是财大学生考研的必读书。 

    从21世纪到诺亚财富:文艺青年投笔从“融” 

    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,以《南方周末》为代表的南方系传媒一直都是知识分子心中的圣地,在大学工作3年后,陈恳带着两本书和大学期间写的一些作品,一腔热血,义无反顾地去北京面试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,然而事情并不顺利,由于非新闻专业出身,应聘被拒。 

    “尽管这样,我还是耍了一点小心思,要到了北京分部一个编委的电话。” 

    从北京打道回上海,陈恳三天两头地打电话“骚扰”编委,最终编委被他近乎偏执的执着打动,推荐陈恳到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上海分部工作,以一个没有底薪的见习记者身份做起,最终做到保险线条的资深记者。 

    在21世纪工作的那些年里,陈恳见证了中国保险行业从半封闭走向全开放,乃至挺进全球市场的风云巨变。 

    如同以一本书结束自己的大学生涯,陈恳再次以一本书结束自己的记者人生。 

    “我找了一间叫‘亚诺’的咖啡馆,每天一早,带着电脑过去,静坐、冥想、写作,一直到夜幕降临,持续近一年时间。” 

    这就是后来人们看到的《迷失的盛宴》,中国第一本保险商业史,以人物推动故事,以故事书写历史,解读中国保险业的兴衰得失,真实再现保险人的迷茫和奋进。 

    谁曾想,陈恳在“亚诺”咖啡馆结束了一段人生,又在诺亚财富开创了新的职业道路。 

    “我在诺亚从金融研究员做起,后来又转换过多次岗位,做过市场、做过资产管理,最后到首席营销官。”陈恳平静地叙述,“前面提到,我是有理想主义情结的人,在诺亚,我提出两个理念,‘影响和改变一个行业’和‘把握市场稀缺投资机会’,推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、地产基金的发展,与诺亚一起成长,最终到纽交所敲钟,诺亚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。” 

    在团队管理方面,陈恳认为团队是需要有感染力的,要关注到人的成长,靠钱堆起来的团队不会长久,这也是梧桐理财团队的基因——自由、幸福、浪漫。 

    谈及对金融的认知和家庭资产管理的理解,陈恳说,“在诺亚的那些年,我们意识到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性,认清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。我们经历过经济周期,见证过股票市场的两起两落、房地产市场的三起两落、私募股权投资的两起两落……在风云幻变的市场中,只有做好资产配置、把握风险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” 

    从藏佛论禅到梧桐理财:理想主义与市场主义联结 

    如果说理想主义是通过笔杆子影响一个行业,那么市场主义就是通过价值创造改变一个行业。 

    陈恳说,创办梧桐理财的初衷,是一次契机,也可以说是有“神谕”的。 

    2012年,陈恳和中欧同学去玉树囊谦县的乡下资助贫困学生,在那座乡村里有一座喇嘛寺,主持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长者,藏传佛教称之为“堪布”。 

    陈恳一行与堪布摆坛论道,向他咨询世间的问题。 

    “比如,我们问压力和烦恼是什么,堪布说压力是外部给的,烦恼是内部生的。非常有哲理。” 

    后来,陈恳问堪布:“打工还是创业?” 

    堪布答:“关键看哪一个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。” 

    ——这便是陈恳心中的答案。 

    在那之后的一年里,陈恳开始思考创业,他坚信市场主义,相信只有创造价值,才能带来福祉。只有通过市场,才能实现理想。 

    “我首先想到的是在诺亚这些年,服务的都是高净值人群,普通人的理财需要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,而高端用户也有自身的痛点。” 

    在互联网金融盛行于世之前,金融服务业的现状是,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由于资金有限,无法享受高净值人士投资的高端理财产品,如信托、资管产品等;对高净值投资者来说,手中持有的信托等非标资产流动性较差,变现困难。 

    而通过梧桐理财非标金融资产再融资模式,利用互联网有效地解决了上下两端投资者的痛点。 

    陈恳认为,互联网金融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,有人从南坡攀登,有人从北坡攀登。对于互联网金融,有人从互联网攀登,有人从金融攀登。梧桐理财团队天然就选择了互联网金融的北坡,从金融出发向上攀登。 

    首先,梧桐理财是一个理财的平台,而不是一个网贷的平台,梧桐需要选择合适的资产,恰当的时间,给到合适的客户做资产配置。这样一个选择,极具商业价值。单一的网贷可能经历行业的周期。而理财不一样,任何时候都有安全资产,任何时候都有理财的机会。 

    其次,梧桐理财观察这个世界的眼光和行业不同。梧桐关注这个市场将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。互联网金融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,但是,全球看,市场利率化历史上不超过20年,资产证券化却可以绵延至今。 

    梧桐理财把自己定位在一个理财的平台。我们选择多门资产,实现资产的配置,实现资产大周期的置换。梧桐用资产证券化的眼光看待世界,并做成一个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,这个是梧桐模式的不同。 

    因此,梧桐理财每一天都在发展中变化。大胆设想一下,或许有一天,梧桐理财已经不是如今的梧桐理财,而是像Uber一样,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,是随时随地能进行的全新理财方式。 

    汽车在虹桥交通枢纽停下,陈恳捋了捋领带,淡然道,“梧桐理财永远在出发,永远在创业,永远在创新。” 

    匆匆的脚步并未停歇,陈恳走向机场,又将开始新的旅程。

 

 
  • 责任编辑:中国商业电讯
    分享到: